妳發現自己懷孕了嗎?提醒你,在補充營養和學習各式各樣懷孕知識的同時,也別忘了要開始規劃產檢,懷孕前的檢查只是幫助預備懷孕的媽咪能夠更了解自己身體,而現在,為了妳與肚子裡剛誕生的小生命,一起來看看文章,決定自己該怎樣做產檢吧?產檢費用究竟怎樣算,讓我們一起了解!
2大重點教妳產檢費用該怎麼算
產檢項目玲瑯滿目,總是讓人難以下手,全部項目都做的費用跟只做公費產檢的相差簡直天地之別,媽媽們都希望自己的寶寶健健康康的,也都希望可以最有效率的進行產檢,以下就帶你了解產檢的2大重點,評估好自身狀況與條件,讓你精打細算保母子平安!
1.公費VS自費
第一個考量,在於如何安排產檢計畫,因為在台灣也有輔助公費產檢可以進行,一般的做法都是在公費產檢的項目之外,再額外進行自費產檢項目,因此,首先要評估公費產檢的項目對自己來說是否已經足夠?一般來說,公費包含的項目有:產期預估、血液與尿液常規檢查,還有諸如愛滋、梅毒、德國麻疹、B型肝炎等的檢測,也會有針對寶寶的胎兒心跳監聽、超音波,還有輔助部分的乙型鏈球菌篩檢。
2.項目選擇
當扣除掉公費項目之後,其他產檢項目就得自行承擔費用了。而在這當中,有一些檢測是大家公推的「建議項目」,主要檢測的方向有唐氏症、妊娠糖尿病、子癇前症、乙型鏈球菌等對寶寶來說影響較大的檢查項目,唐氏症篩檢有兩期,每次約NT2000-NT3000,妊娠糖尿病約NT300-NT600,子癇前症篩檢的篩檢價格也大約在NT2000-NT3000之間,而乙型鏈球菌篩檢則因為有健保補助,所以費用約在NT200-NT400,因此保守估計,若僅做以上這幾項自費產檢,費用約在6500-10000之間,這中間的價格落差取決於各醫院的價格不等。
當然,若要額外追加選擇,費用就更高了,一般推薦的項目還有高層次超音波、脊髓性肌肉萎縮症、X染色體脆折症、羊膜穿刺(侵入性檢查)等,這幾項統合也需要再花費個NT15000-21000左右。
自費產檢&公費產檢2項差異比一比
那麼你或許會有疑問,到底公費與自費產檢的差別在哪呢?究竟自費產檢是不是真的必要?別擔心,我們這就告訴妳,讓妳能夠挑選最合適自己的產檢方式!
1.針對性不同
第一個就是兩種檢查方式的針對性不同,公費產檢比較普遍化、大眾化,而自費產檢則更像是個人量身打造的檢查項目,公費產檢更多在於了解「母親」的身體狀況,像是甲狀腺、血壓、乳房和骨盆腔、胸腹部等檢查,能幫助準媽咪了解目前的身體機能,而第一次公費產檢也會對幾個常見的遺傳性疾病做檢測,就是上述的愛滋、梅毒、德國麻疹等等,公費產檢也含有檢驗寶寶健康的部份,雖然相對較少,但仍會有待產期的估算、兩個孕期的唐氏症篩檢、超音波等,幫助了解寶寶狀況。
而自費的項目因為可以自選,所以可以更多地著重在「寶寶」身上,檢查的目的大多是為了提早發現是否有特殊病症,像是台灣較常見的唐氏症等,可以用比公費產檢更精準的方式來檢測,如非侵入性胎兒游離染色體檢測、羊膜穿刺,或者是用更精確的方式來掌握寶寶狀況,像是利用高層次超音波,更詳盡的檢查寶寶各器官的發育。
2.檢測頻率不同
第二點則是產檢的次數與頻率,公費產檢的檢查項目雖然較基本,但在檢查的頻率上卻是可以比較頻繁一點的,一般來說懷孕第6-11週左右會估算待產期,然後懷孕32週以前大約每個月產檢一次,之後慢慢增加,32到36週左右可以兩週產檢一次,36週之後的最後階段甚至建議每週產檢一次,這是為了確保母親與寶寶的健康狀況。而自費的產檢通常都是一次性的檢查,不像公費產檢的項目需要反覆、多次的進行。而一般來說公費產檢每次花的時間也比較短,而自費產檢的項目因為需要各種不同的檢測方式,花費時間不盡相同,但普遍會比公費產檢還久唷!
產檢費用不可省,定期產檢讓媽咪寶寶都安心
其實產檢不論公費還是自費,都相當建議準媽咪們若經濟能力許可,盡量詳盡的進行檢查,畢竟懷孕時的風險及寶寶的健康都是爸爸媽媽們所關心的,盡可能詳盡的產檢可以有效幫助降低懷孕的風險,也能確保寶寶的健康,特別是台灣常見的幾樣病症,都建議準媽咪做自費產檢,才能讓媽媽跟寶寶都安心唷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