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共衛生與流行病學的學術理論分析武漢肺炎
從公共衛生與流行病學的學術角度來分析,這波的武漢肺炎,最早是從地方性(endemic)傳染病,逐漸蔓延擴大到流行性(epidemic),甚至大流行(pandemic)。
以流行病學的學術定義來看疾病的傳染,須滿足三大要素。
傳染病三大要素:明確的感染源、傳染途徑、易感宿主
以武漢肺炎為例:
(1)感染源:不明,疑似蝙蝠等野味,但現在發現會人傳人才是重點。
(2)傳染途徑:飛沫傳染或是接觸體液傳染,目前傳出中國一位醫師疑似經由結膜傳染,這說法尚待驗證。
(3)易感宿主:現有資料指出高齡者比較容易被傳染,孩童感染案例少很多,但也可能和孩童不大出門有關。
流行病的嚴重程度又可分為地方性(endemic)、流行性(epidemic)和大流行(pandemic):
地方性:疾病的流行或散播只侷限在某一地區,處於一個恆定狀態,例如以前烏腳病集中發生在台南嘉義、甲狀腺腫大好發在竹東地區。
流行性:在一地理區域內,某一疾病的發生率大於一般期望值,每個受感染的人可以傳染給超過一個人,使受感染人口呈指數增加。而當疾病傳播同時發生於好幾個大陸或國家,就稱作大流行。
目前武漢肺炎流行(epidemic)於中國大陸地區,雖然全球都有案例發生,但幾乎是因為患者有出入過武漢才會受感染。但假使全球各國開始出現的武漢肺炎患者本身並沒有到過武漢,而是受第一個案例所傳染,並在當地爆發,遍地開花來,則會進入全球大流行(pandemic)。
武漢肺炎的傳染力除了和上述三大要素有關,這波春節返鄉潮、交通便利性、人民的危機意識高低,也有推波助瀾的效果。
傳染病的傳染力鑑定:二次侵襲率、基本傳染數
傳染病在人群中的傳染力又能以下面兩個專有名詞去表示:
二次侵襲率(secondary attack rate):
一個發病患者,他接觸一群人以後,再次將疾病傳染出去,導致他人發病的比率。例如我們的高雄台商患者,假設他去舞廳叫了十個小姐陪坐檯,其中三個人發病,則二次侵襲率就是3/10=30%。
基本傳染數(basic reproduction number):
基本傳染數又簡稱R0,代表一個患者能導致多少人受感染,以上述台商為例,R0就是3。
R0<1傳染病會逐漸消失。
R0=1則疾病維持恆定,成為”地方性”傳染病。
R0>1就會成為”流行性”傳染病。
日前英美研究團隊指出,依據中國大陸官方公布的資料作的模擬推測,得出武漢肺炎的R0為3.8,而2003年令人聞風喪膽的SARS的R0為2-3。按以往中國大陸官方公布數據的真實性/更新速度,實際上的R0是多少,就見仁見智了。而R0是用數學模型去建構模擬得出的,當然有其限制性。
一般流行性傳染病的對策:群體免疫力與流感疫苗
一般流行性傳染病可以透過提升群體免疫力(Herd immunity)來加以對抗,Herd immunity的理論是讓群體中大部分的人接種疫苗對疾病產生抵抗力時,在這些個體間傳播的傳染病就會因此被中斷傳染鏈,而使傳染病受控制。所以我們才會有流感疫苗等。
對抗武漢肺炎的注意事項
但是目前武漢肺炎沒有疫苗,也尚未研發出明確有效治療方式。因此,從傳染途徑著手防疫介入就變得很重要。防疫重點,對一般大眾而言,就是戴口罩、減少出入公眾場所的機會,以及勤洗手。口罩則是選用外科口罩(有註明PP不織布或是通過BFE測試的)最洽當,N95反而會悶熱,戴不久;活性碳口罩、紙口罩、海棉口罩則沒有用處。此次武漢肺炎實在不容小覷,民眾們必須提高警覺,自我防護,出現疑似症狀時務必及時就醫,告知旅遊史。希望這次疫情能趕快受控制,每個人都平安。
資料來源:臺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博士暨皮膚科陳昱璁醫師
採訪編輯:張少楷
陳昱璁醫師
現職:
- 雙和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
學歷:
-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學士
- 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博士
經歷:
- 臺大醫院 皮膚科 受訓
-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整形外科 受訓
- 嘉義長庚醫院 整形外科、美容中心 研究員
- 哈佛大學 麻省總醫院 臨床實習
- 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總醫院 實驗室研究
- 醫師國家考試參考用書作者
- 皮膚科原文教科書 譯者